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香港小学 > 择校攻略

香港幼稚园升小一要做哪些准备

来源:拔萃教育
时间:2021-10-01
手机阅览

手机扫一扫

分享到:

香港小一课程很深,虽然小学会在暑假为心声安排适应课程,但不少家长认为并不足够,担心子女未能做好“幼小”衔接,纷纷自行“加操”,令坊间开设的升小一预备班需求因而大增。多数教育机构表示过去两年暑假“秘密开班”,部分增幅更逾一倍。过往升小预备班多以教授英文为主,现时已成中英文兼备,甚至中英数散客齐集,希望缩窄幼稚园跟小学课程间的“鸿沟”,令孩子有能力应付小学要求。

小学的上课、学习以及考试模式跟幼稚园截然不同,现时部分学校会在开学前为小一新生开设为期一日或一至两周的适应课程。一日适应课程大多是让新生认识校园环境及上课规则;而一至两周的课程,校方大多只安排半天课堂,让孩子亲身体会小学上课模式及流程,课堂大多为英文或普通话衔接课程,令新生可加快适应小学的语境及达至该校的语文水平。

香港幼稚园升小一要做哪些准备

开学后延长适应安排

陈女士的儿子将于新学年入读手指元华德学校,虽然学校于8月底开学前举办一连两日的小一先适应课程,并额外安排一日迎新日,让新生了解学校情况及适应教学模式,但她仍担心短短三日实不足以衔接,故考虑是否安排儿子报读坊间的适应班,“以我所知,去年有三日适应课加一日迎新日,今年少了一日,所以有点担心学少了什么。”

现时有部分学校除了在暑期开始适应课程,亦鱼开学后加强小一适应安排,延长衔接期。以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第二校为例,校方分老师、家长及学生三个层面安排各项“小一衔接”活动及措施。在老师层面,会进行课程适应,例如让学生在准备应对默写时亦能温故知新;校方又开放课堂予小一家长观课,让他们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及学校的教学模式,并举办工作坊,提升家长管教子女的技巧及对资讯科技的认识;学生方面,校方在开学首月会安排不同活动及兴趣小组,让先生进款投入小一学习环境。

课程深至“脱轨”小一生被逼补习

然而,不好家长发现幼稚园课程跟小一课程的差距甚大。梁太的儿子正就读港岛一所传统名校,她形容儿子毕业于“课程深:而闻名的九龙塘名牌幼稚园,加上有英语补习班,故一直以为儿子可顺利衔接小一,“升小的暑假带他去了加拿大,没有认真准备,开学后才知‘衰’”。她指,开学第二个星期已开始默书,十月初已须应付小测,中英文课程更跟幼稚园“脱轨”,“小一已经要写几十字短文”,阅读理解是一整页纸,还要限时半小时完成。

梁太形容,儿子在小一上学期成绩未如理想,中文课更是勉强及格,令一家人大受打击,最终迫不得已要补习“操卷”,“到下学期才开始适应,始终可以追的上”。

 

幼小大不同

——

幼稚园

小一

适应事项

学习

环境

课室布置按教学主题而改变,设置不同学习角,气氛轻松和自由

课室不会有情景布置及装饰,只有比薄板按学习主题或节日更换,气氛较严肃

全新学习环境;小学作息常规及校规

课程

设计

没有明确分科,大多进行跨学科学习

明确分开不同科目,亦有跨学科学习

小学课程深而广,学生须较长时间专注及思考,以理解及融会贯通学习内容

以认读为主,较少串字及默写

重视听、说、读、写,并有读默及听默

学生须大量阅读,认识及理解字词,甲乙适应,书写机会大幅增加

家课量较好

家课量较多,形式多元化,出工作纸外,还有专题报告、口头汇报及模型制作等

学生须话较多时间自行完成家课及报告

不一定设测验

设不同形式的评估,例如进展评估,测验及考试等

学生须适应不同评估方法,并保持良好温习习惯

教学

模式

上课时有不同类型活动和体验

设小组讨论,但活动较少,上课时叫静态

学生须同时适应静态与动态学习,并跟同学合作

上课

流程

没接课堂时间较多,并有茶点时间,学生如有需要可随时上洗手间

课时较长,不舍茶点时间,学生只可在小息时间吃小时或上洗手间

学生须提升资历能力及自行安排时间并善用小息

无需每天执拾书包

须按上课时间表执拾书包

学生须具较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香港小学报名,欢迎咨询香港拔萃教育19065031928

快速登记

姓名:
电话:
年级: